關於統測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上)

關於統測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上)

「統一入學測驗」,是技專校院招生最關鍵的入學門檻之一。隨著114年統測即將到來,無論是準備報考的學生或是家長、老師,都應及早掌握相關資訊。本文將帶你一次了解114年統測的重要時程、考試科目、考試規則與準備建議。


114統測重要資訊整理

距離統測考試在即(4/26-4/27),相信各位同學都得到准考證及考試地點的資訊了,除了注意當天要提早到考場之外,考試證件、文具等也一定要攜帶喔。

等到考完試後約休息兩周,緊接著又將迎來成績放榜日(5/15),祝福各位同學都能金榜題名,進入大家心目中理想的學府~


重要日程


考試時程

114年4月26日(星期六)


114年4月27日(星期日)



統測各群別考科


(一)考試群(類)別

在統測的20個考試群中,有兩種考試模式可供選擇,一種是單群考,另一種是跨群考。


單群考的意思是在這20群(類)中選擇一群(類)來報考,是為「單群類考生」(代碼01~20);而跨群考則是指可以同時報考2到3群(類)的考試,是為「跨群類考生」(代碼51~56),包括「電機與電子群」、「家政群」、「商管外語群(一)」、「商管外語群(二)」、「商管外語群(三)」、「商管外語群(四)」共六類。


1. 單群(類)

包含以下 20類: 01 機械群、02 動力機械群、03 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04 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

05 化工群、06 土木與建築群、07 設計群、08 工程與管理類、09 商業與管理群、

10 衛生與護理類、11 食品群、12 家政群幼保類、13 家政群生活應用類、

14 農業群、15 外語群英語類、16 外語群日語類、17 餐旅群、18 海事群、

19 水產群、20 藝術群影視類


2. 跨群(類)

包含以下 6 類: 51 電機與電子群、52 家政群、53 商管外語群(一)、54 商管外語群(二)、

55 商管外語群(三)、56 商管外語群(四)


(二)考試科目

1. 單群(類)考試科目:

① 國文

② 英文

③ 數學

④ 專業科目(一)

⑤ 專業科目(二)


2. 跨群(類)考試科目:

(1) 51 電機與電子群:

國文、英文、數學

專業科目(一):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

專業科目(二):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


(2) 52 家政群:

國文、英文、數學

專業科目(一):家政群幼保類

專業科目(二):家政群生活應用類


(3) 53 商管外語群(一):

國文、英文、數學

專業科目(一):商業與管理群

專業科目(二):外語群英語類


(4) 54 商管外語群(二):

國文、英文、數學

專業科目(一):商業與管理群

專業科目(二):外語群日語類


(5) 55 商管外語群(三):

國文、英文、數學

專業科目(一):外語群英語類

專業科目(二):外語群日語類


(6) 56 商管外語群(四):

國文、英文、數學

專業科目(一):商業與管理群

專業科目(二):外語群英語類


以上資訊為重點摘要,統測成績適用於甄選入學及登記分發兩種升學管道,而這兩種管道的群別與採計科目有些許不同,同學們可以前往技專校院招生資訊網查看官方資料及簡章,先了解考試規則再往正確的方向去準備喔~

甄選入學資訊頁

登記分發資訊頁


👉點我閱讀下一篇


📌 升學問題 24 小時都有人回答你

你還在煩惱怎麼準備備審資料或學習歷程嗎!網站右下角的【升大學 AI 小精靈】就是你的升學神隊友✨

無論是書審、面試、校系探索還是填志願策略,只要問她,立刻就能獲得貼近需求的解答與建議!

現在就點擊與 AI 小精靈對話,讓升學之路更輕鬆、更有方向!

👇

https://1111.com.tw/256183/

其他文章
最主流的高中升大學入學管道―申請入學新舊制度差在哪?

最主流的高中升大學入學管道―申請入學新舊制度差在哪?

申請入學作為近幾年來錄取人數佔比最高的入學管道,自108年學測五選四起,因制度的調整,使得參加申請入學人數的比例從不到60%驟升到近70%,考生參與申請入學的意願大幅提升,造就申請入學成為目前最主流的入學管道,每年約有8萬餘生爭取5萬多的入學名額。新課綱上路後,申請入學的參與率更是持續攀升,111年報名申請的人數共有8.1萬人,佔學測總考生人數約70%,雖然總人數較前一年度減少4千人,但申請入學的實際參與率卻創下歷史新高!申請入學是透過甄選的方式來徵才,目的便是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機制,讓學校科系與學生做更緊密的媒合,所以若是同學們已經對自己的興趣與未來走向有提前規劃,申請入學將是一個可以讓同學向考官展現自己學習潛能與熱情的管道。也就是說,若是同學在高中在學期間,累積了欲申請校系所需的相關歷程,如自主學習計畫、檢定證照、競賽活動等,充分地展現出對於該校系的了解與學習的熱忱,那麼在學測成績到達校系要求門檻的情況下,此管道將會是同學的最佳選擇。然而隨著新課綱的運行,在申請入學的時程上也有跟往年有較大的差異,過去我們可能在三月時就會要進行落點分析且選填繁星、申請的志願,到了四月時就要開始上傳大學各校系要檢視的備審資料,五月時則是要進行最終的面試、筆試等等。但隨著新制度的運作,第二階段甄試的時程因為加入了學習歷程檔案的採納有所變動,四月份時會讓高三的學生上傳最後一次的學習歷程檔案,五月中以前則是審查資料繳交截止日,五月中至六月初則是進行面試,最後的放榜時間也延後至六月中旬。

選校還是選系? 選填志願前必看的6大迷思

選校還是選系? 選填志願前必看的6大迷思

每年學測成績公告後,高中學子們就要面臨人生的重大課題-「大學科系志願選填」,要在2,000個系組中,找出最理想的6個校系不是太容易的事,因此甄戰學習顧問彙整數年來的輔導經驗,就選系迷思與親子溝通提出幾項建議,望能協助同學能得到家人的支持,邁向自己理想的大學生涯。破除迷思一:科系冷門熱門大學科系、課程經常會隨著社會環境變遷而做調整,市場趨勢、世界不斷的改變,熱門的職業與科系也不斷的被更替,只要願意投入熱忱在某領域學習發展,都有機會成為專家、炙手可熱的人才。換言之,科系沒有冷熱門之別,要專注的是個人學習投入與專業能力的養成。破除迷思二:選系還是選校甄戰建議以選系為主,若能進入一個自己充滿熱忱的科系,較能夠自發性的投入心力學習,遇到課業上的挑戰,也較能堅持並突破難關。或許有些學測失利的同學,會考慮未來轉學、轉系,即使如此仍應選填相近科系,避免學習內容落差過大難以接受。破除迷思三:興趣優先還是能力優先建議可以從自己擅長的方面優先做選擇,畢竟若是自己擅長的領域較容易累積成就感,也比較容易從中找到自己有熱情的部分,進而讓自己不斷學習。在每一個領域中,都一定會有自己喜歡的部分,也一定會有枯燥乏味的地方,如何找到讓自己保持動力持續下去的原因,才是決定未來專業與學習的關鍵。破除迷思四:過於相信片面資訊許多家長同學們在選校系時,經常因為片面的資訊而影響判斷準則,例如:聽說某校經費資源很多、國立一定比私立好、北部學校比較南部好等。實際上,除了部分大學科系停招等問題須避開之外,其他需要更全面的的判斷標準,即便學校資源再豐富,如果不懂得運用也是枉然,現今網路資源豐盛,差距也早已縮小,自己不斷的學習才是一切的源頭。破除迷思五:高中結束就是玩歷經了高中3年的高壓學習,許多同學把進入大學視為一種解脫,殊不知高三的課程是在為大學的專業知識打下基礎,如果疏忽了很容易在大一就學習的很痛苦;大學生活不同於高中,更多的是彈性學習與時間運用,因此,必須積極主動的規劃學習,保持學習的靈活與彈性,大學後的人生路還很長,絕不是在放榜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人生未來。破除迷思六:保障未來的科系未來就業是選系的一大考量,部分科系與職業銜接性非常高,如藥學系、資工系等,相對地,部分學系則容易被貼上「專業不明」的標籤。但是專才的培養需要市場提供等比例的職缺,不然就會產生像是流浪教師、律師等問題。未來職場重視跨領域、多元能力的人才,專才反而容易框架了自己的職涯發展,重視博雅訓練的科系,未來的選擇也較不受限制,更能展現發展的可能性。如何協助孩子做科系選擇呢?以下提供3點建議:給父母的話吸收新知:現今社會環境及產業變化迅速,建議家長可以多多了解不同學系的未來走向與發展,才能給予孩子最客觀的建議。提供資源:孩子們在選擇過程中,家長可運用自己的人脈,安排孩子與相關人士接觸、訪談,讓孩子可以直接確認自己所理解的資訊與現實狀況的差異。訂定目標:藉由參加過的活動經驗或蒐集、傾聽各方專業意見,藉此經歷支持自己的生涯選擇。生涯的選擇決定權,最終仍應掌握在孩子手上,家長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支持與關懷,成為他們的後盾,讓他們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給同學的話如何讓父母認同自己的選擇?以下提供3點建議:出證據:提出該科系的學習標竿與成功提出證據:提出該科系的學習標竿與成功典範,蒐集該學系的特色與資訊,協助父母了解,讓父母有判斷的依據與思考彈性。學習規劃與目標:做好未來該學系的學習規劃,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該如何增強自己的就學力與就業力,將其提出與父母討論,更能展現自己的選擇是經過思考。親身參與體驗:藉由參加過的活動經驗或蒐集、傾聽各方專業意見,藉此經歷支持自己的生涯選擇。溝通的時機與態度遠比內容重要,務必避免情緒化的表達,秉持謙虛、理性的態度提出想法,並認真的傾聽父母意見、尊重他們的人生歷練與觀點。其實父母們都樂見孩子成熟,願意為自己負責,會有較多的疑慮,通常來自同學們空泛不具體的想法,父母當然就比較難安心放手,但人生中,最願意無條件幫助您,跟您一同成長的,絕對是父母,所以,做好自己的功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讓父母願意支持您,成為您實現理想的好夥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