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技聯合登記分發入學 文藻外大跨域科系熱門

四技聯合登記分發入學 文藻外大跨域科系熱門

2024-07-31 上午 09:25 媒體中心/綜合報導

文藻外語大學開設高科技產業人才培訓課程,培育文科跨域人才。圖:文藻外語大學提供


文藻外語大學致力於培育跨領域人才獲各界肯定,課堂中除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外,還提供學生高科技產業及其他應用領域的跨域學習課程,每年都吸引許多考生將文藻列為第一志願校系。113學年度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網路選填登記志願作業,自7月30日(星期二)上午10時起至8月2日(星期五)下午5時止,提供考生選填理想科系的機會。

 

文藻外語大學傾力培才,強化學生「外語+專業」的跨域競爭力。尤其面對科技產業人才缺工的問題,文藻外大結合周邊科技園區持續開設「高科技產業人才培訓課程」來因應市場需求,並與台積電、上銀科技、 Merck (台灣默克) 、ASML(艾司摩爾)、聯電等跨國大廠合作,協助學生與高科技職場接軌,為國家培育優秀的高科技產業人才。此外,文藻也與中強光電、雲朗集團高雄翰品酒店等知名企業合作開設「產業實務講座」,協助應屆畢業生銜接就業的最後一哩路。文藻學生具備優異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及數位、商管、新媒體等不同專業,成為國內外企業極力爭取的人才。

 

文藻外語大學是台灣唯一的外語大學,創校迄今堅持以全英語及其他目標外語授課,培育跨領域及跨文化的國際專業人才。文藻外大目前於全球簽訂之學術交流合作學校逾320所,交流地區橫跨全球五大洲,提供豐富的國際交流、交換留學、海外實習、雙聯學制等機會,厚植學生國際競爭力。大學部四技學生可申請雙聯學制或校內研究所碩士班,並有機會同時獲得文藻及國外名校雙學士或學士與碩士學位。文藻也提供交換生獎助學金、教育部學海系列獎助學金等,讓有意出國交換或實習的學生獲得經濟上的協助。

 

文藻外大學生謝昀朶赴美國布納維斯塔大學交換,參與新生營活動。照:文藻外語大學提供

 

教育部「113年度補助大專校院選送優秀學生出國研修計畫(學海飛颺)」補助名單出爐,文藻以優異的國際化成果,獲得全國最高金額288萬元補助,這也是文藻在這項計畫中,三年內第二次取得全國最高金額補助,並連續三年蟬聯私立科大第一名。文藻外語大學為了幫助經濟不利學生出國留學圓夢,今年向教育部提名6名學生爭取學海惜珠計畫獎助,結果全數通過,總計補助金額高達238萬元,名列全國各大學之冠,足見文藻在推動國際體驗學習、打造國際化學習環境及厚植學子國際移動力,成效卓著。

 

文藻外語大學全力培育跨領域國際專業人才,優質的辦學表現獲企業高度肯定,於《遠見雜誌》公布的「2024最佳大學」分項評比,文藻在「國際教師數比」連續五年為全國第1名,「國際化」項目為全國私立技職大學排名第1名,領先多所國立大學。此外,文藻於《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2024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獲企業最愛私立技職科大全國第2名。而在1111人力銀行「2024企業最愛大學權威調查」中,文藻更獲得「外語學群畢業生職場表現」全國公私立技職大學冠軍。文藻於104人力銀行「2024大學品牌力調查」中的《外語學群畢業生最符合企業對「大學品牌力」的整體期待》項目,亦榮獲全國第2名,僅次於台大,顯見文藻在培育跨領域國際專業人才上獲得各界高度肯定。

 

113學年度科技校院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網路選填登記志願,自7月30日(二)上午10時起至8月2日(星期五)下午5時止,歡迎考生至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委員會網站選填網路登記志願系統,選填文藻外語大學為登記志願,成為銜接國際跨域的專業人才


其他文章
最主流的高中升大學入學管道―申請入學新舊制度差在哪?

最主流的高中升大學入學管道―申請入學新舊制度差在哪?

申請入學作為近幾年來錄取人數佔比最高的入學管道,自108年學測五選四起,因制度的調整,使得參加申請入學人數的比例從不到60%驟升到近70%,考生參與申請入學的意願大幅提升,造就申請入學成為目前最主流的入學管道,每年約有8萬餘生爭取5萬多的入學名額。新課綱上路後,申請入學的參與率更是持續攀升,111年報名申請的人數共有8.1萬人,佔學測總考生人數約70%,雖然總人數較前一年度減少4千人,但申請入學的實際參與率卻創下歷史新高!申請入學是透過甄選的方式來徵才,目的便是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機制,讓學校科系與學生做更緊密的媒合,所以若是同學們已經對自己的興趣與未來走向有提前規劃,申請入學將是一個可以讓同學向考官展現自己學習潛能與熱情的管道。也就是說,若是同學在高中在學期間,累積了欲申請校系所需的相關歷程,如自主學習計畫、檢定證照、競賽活動等,充分地展現出對於該校系的了解與學習的熱忱,那麼在學測成績到達校系要求門檻的情況下,此管道將會是同學的最佳選擇。然而隨著新課綱的運行,在申請入學的時程上也有跟往年有較大的差異,過去我們可能在三月時就會要進行落點分析且選填繁星、申請的志願,到了四月時就要開始上傳大學各校系要檢視的備審資料,五月時則是要進行最終的面試、筆試等等。但隨著新制度的運作,第二階段甄試的時程因為加入了學習歷程檔案的採納有所變動,四月份時會讓高三的學生上傳最後一次的學習歷程檔案,五月中以前則是審查資料繳交截止日,五月中至六月初則是進行面試,最後的放榜時間也延後至六月中旬。

選校還是選系? 選填志願前必看的6大迷思

選校還是選系? 選填志願前必看的6大迷思

每年學測成績公告後,高中學子們就要面臨人生的重大課題-「大學科系志願選填」,要在2,000個系組中,找出最理想的6個校系不是太容易的事,因此甄戰學習顧問彙整數年來的輔導經驗,就選系迷思與親子溝通提出幾項建議,望能協助同學能得到家人的支持,邁向自己理想的大學生涯。破除迷思一:科系冷門熱門大學科系、課程經常會隨著社會環境變遷而做調整,市場趨勢、世界不斷的改變,熱門的職業與科系也不斷的被更替,只要願意投入熱忱在某領域學習發展,都有機會成為專家、炙手可熱的人才。換言之,科系沒有冷熱門之別,要專注的是個人學習投入與專業能力的養成。破除迷思二:選系還是選校甄戰建議以選系為主,若能進入一個自己充滿熱忱的科系,較能夠自發性的投入心力學習,遇到課業上的挑戰,也較能堅持並突破難關。或許有些學測失利的同學,會考慮未來轉學、轉系,即使如此仍應選填相近科系,避免學習內容落差過大難以接受。破除迷思三:興趣優先還是能力優先建議可以從自己擅長的方面優先做選擇,畢竟若是自己擅長的領域較容易累積成就感,也比較容易從中找到自己有熱情的部分,進而讓自己不斷學習。在每一個領域中,都一定會有自己喜歡的部分,也一定會有枯燥乏味的地方,如何找到讓自己保持動力持續下去的原因,才是決定未來專業與學習的關鍵。破除迷思四:過於相信片面資訊許多家長同學們在選校系時,經常因為片面的資訊而影響判斷準則,例如:聽說某校經費資源很多、國立一定比私立好、北部學校比較南部好等。實際上,除了部分大學科系停招等問題須避開之外,其他需要更全面的的判斷標準,即便學校資源再豐富,如果不懂得運用也是枉然,現今網路資源豐盛,差距也早已縮小,自己不斷的學習才是一切的源頭。破除迷思五:高中結束就是玩歷經了高中3年的高壓學習,許多同學把進入大學視為一種解脫,殊不知高三的課程是在為大學的專業知識打下基礎,如果疏忽了很容易在大一就學習的很痛苦;大學生活不同於高中,更多的是彈性學習與時間運用,因此,必須積極主動的規劃學習,保持學習的靈活與彈性,大學後的人生路還很長,絕不是在放榜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人生未來。破除迷思六:保障未來的科系未來就業是選系的一大考量,部分科系與職業銜接性非常高,如藥學系、資工系等,相對地,部分學系則容易被貼上「專業不明」的標籤。但是專才的培養需要市場提供等比例的職缺,不然就會產生像是流浪教師、律師等問題。未來職場重視跨領域、多元能力的人才,專才反而容易框架了自己的職涯發展,重視博雅訓練的科系,未來的選擇也較不受限制,更能展現發展的可能性。如何協助孩子做科系選擇呢?以下提供3點建議:給父母的話吸收新知:現今社會環境及產業變化迅速,建議家長可以多多了解不同學系的未來走向與發展,才能給予孩子最客觀的建議。提供資源:孩子們在選擇過程中,家長可運用自己的人脈,安排孩子與相關人士接觸、訪談,讓孩子可以直接確認自己所理解的資訊與現實狀況的差異。訂定目標:藉由參加過的活動經驗或蒐集、傾聽各方專業意見,藉此經歷支持自己的生涯選擇。生涯的選擇決定權,最終仍應掌握在孩子手上,家長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支持與關懷,成為他們的後盾,讓他們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給同學的話如何讓父母認同自己的選擇?以下提供3點建議:出證據:提出該科系的學習標竿與成功提出證據:提出該科系的學習標竿與成功典範,蒐集該學系的特色與資訊,協助父母了解,讓父母有判斷的依據與思考彈性。學習規劃與目標:做好未來該學系的學習規劃,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該如何增強自己的就學力與就業力,將其提出與父母討論,更能展現自己的選擇是經過思考。親身參與體驗:藉由參加過的活動經驗或蒐集、傾聽各方專業意見,藉此經歷支持自己的生涯選擇。溝通的時機與態度遠比內容重要,務必避免情緒化的表達,秉持謙虛、理性的態度提出想法,並認真的傾聽父母意見、尊重他們的人生歷練與觀點。其實父母們都樂見孩子成熟,願意為自己負責,會有較多的疑慮,通常來自同學們空泛不具體的想法,父母當然就比較難安心放手,但人生中,最願意無條件幫助您,跟您一同成長的,絕對是父母,所以,做好自己的功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讓父母願意支持您,成為您實現理想的好夥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