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落點註冊會員抽獎活動 - 中獎名單公告

1111落點註冊會員抽獎活動 - 中獎名單公告

【1111落點分析 × 抽大獎】中獎名單公布

📅活動期間:2025/5/14(三)~2025/6/2(一)

只要您在活動期間內成功使用「1111落點分析網站」完成統測分析服務,並「加入會員」填完此份表單,即可獲得抽獎機會!

活動將於5/21、5/28、6/2三天進行不同獎項的抽獎,並於抽獎後一週內,以Email通知中獎者。

詳情請見活動說明頁


本次落點統測抽獎活動已圓滿結束,感謝大家共襄盛舉

我們已寄出通知信件予所有得獎者,並於本站陸續上架三次中獎公告,如有疑慮歡迎聯絡我們~



5/21抽獎獎項:SONY 無線耳機 x1、100元全家禮券 x33

🎉【本次抽獎得獎名單公布】🎉


[SONY 無線耳機] 得獎者:

  • 林○廷, linp***@gmail.com


[100元全家禮券] 得獎者:

  • 黃○敬, h090***@gmail.com
  • 張○棋, Zhan***@gmail.com
  • 黃○湘, s111***@school.saihs.edu.tw
  • 王○勳, wang***@gmail.com
  • 劉○辛, cind***@gmail.com
  • 呂○凱, kerr***@gmail.com
  • 鍾○桓, shao***@gmail.com
  • 黃○宸, haoc***@gmail.com
  • 林○旻, gjia***@gmail.com
  • 林○愛, lovy***@gmail.com
  • 蔡○鴻, joan***@yahoo.com

 

👏 恭喜以上得獎者!

感謝大家熱情參與本次活動!本次共抽出 2 種獎項、合計共 12 位幸運得主

由於部分參與者不符資格(例如先前已註冊過會員),原訂共 34 個得獎名額,然因符合抽獎資格者僅 12 位,故有 22 個名額從缺。


我們將於 7 日內寄送 Email 通知,請務必留意您的信箱(也別忘了檢查垃圾郵件匣📩)。

收到信件後請依說明回覆領獎資訊,以完成兌獎程序。



5/28抽獎獎項:100元全家禮券 x33

🎉【本次抽獎得獎名單公布】🎉


[100元全家禮券] 得獎者:

  • 黃○傑, qwe0***@gmail.com
  • 簡○彤, cher***@gmail.com
  • 徐○憶, a090***@icloud.com
  • 陳○榛, chen***@gmail.com
  • 陳○蓁, chen***@gmail.com
  • 彭○烽, west***@gmail.com
  • 張○潔, jamm***@gmail.com

 

👏 恭喜以上得獎者!

感謝大家熱情參與本次活動!本次共抽出 1 種獎項、合計共 7 位幸運得主

由於部分參與者不符資格(例如先前已註冊過會員),原訂共 33 個得獎名額,然因符合抽獎資格者僅 7 位,故有 26 個名額從缺。


我們將於 7 日內寄送 Email 通知,請務必留意您的信箱(也別忘了檢查垃圾郵件匣📩)。

收到信件後請依說明回覆領獎資訊,以完成兌獎程序。



6/2抽獎獎項:iPad平板電腦 x1、100元全家禮券 x33

🎉【本次抽獎得獎名單公布】🎉


[iPad 平板電腦] 得獎者:

  • 趙○盛, naiv***@gmail.com


[100元全家禮券] 得獎者:

  • 林○紋, penn***@gmail.com
  • 許○惠, judy***@yahoo.com.tw

 

👏 恭喜以上得獎者!

感謝大家熱情參與本次活動!本次共抽出 2 種獎項、合計共 3 位幸運得主

由於部分參與者不符資格(例如先前已註冊過會員),原訂共 34 個得獎名額,然因符合抽獎資格者僅 3 位,故有 31 個名額從缺。


我們將於 7 日內寄送 Email 通知,請務必留意您的信箱(也別忘了檢查垃圾郵件匣📩)。

收到信件後請依說明回覆領獎資訊,以完成兌獎程序。


注意事項:

  1. 每人限參加一次,重複填寫無效,一人限得獎一次,不會重複得獎。
  2. 抽獎日期:2025年5月22日(四)、5月28日(三)、6月2日(一),分成3次抽獎。
  3. 1111 專人以Email與電話聯繫通知中獎者,務必留意垃圾郵件。
  4. 得獎者須於通知後7日內回覆,否則視同放棄。
  5. 獎品款式或顏色將隨機出貨,恕不挑選。
  6. 1111 保有活動內容最終修改、解釋及終止之權利。
  7. 記得表單留下的聯繫資料需和1111會員資料相符喔!
  8. 活動小組將於114年6月6日前寄出勞務報酬單給得獎者,得獎者請於114年6月13日前回傳勞報單相關資料,逾期視同放棄資格,後續將再告知獎品確切發放日期。
  9. 參與此活動即視同同意上述注意事項。
  10. 活動聯繫人:蕭小姐,聯絡信箱:miao1449@staff.1111.com.tw,聯絡電話:(02)8787-1111 #6083(週一~週五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
其他文章
最主流的高中升大學入學管道―申請入學新舊制度差在哪?

最主流的高中升大學入學管道―申請入學新舊制度差在哪?

申請入學作為近幾年來錄取人數佔比最高的入學管道,自108年學測五選四起,因制度的調整,使得參加申請入學人數的比例從不到60%驟升到近70%,考生參與申請入學的意願大幅提升,造就申請入學成為目前最主流的入學管道,每年約有8萬餘生爭取5萬多的入學名額。新課綱上路後,申請入學的參與率更是持續攀升,111年報名申請的人數共有8.1萬人,佔學測總考生人數約70%,雖然總人數較前一年度減少4千人,但申請入學的實際參與率卻創下歷史新高!申請入學是透過甄選的方式來徵才,目的便是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機制,讓學校科系與學生做更緊密的媒合,所以若是同學們已經對自己的興趣與未來走向有提前規劃,申請入學將是一個可以讓同學向考官展現自己學習潛能與熱情的管道。也就是說,若是同學在高中在學期間,累積了欲申請校系所需的相關歷程,如自主學習計畫、檢定證照、競賽活動等,充分地展現出對於該校系的了解與學習的熱忱,那麼在學測成績到達校系要求門檻的情況下,此管道將會是同學的最佳選擇。然而隨著新課綱的運行,在申請入學的時程上也有跟往年有較大的差異,過去我們可能在三月時就會要進行落點分析且選填繁星、申請的志願,到了四月時就要開始上傳大學各校系要檢視的備審資料,五月時則是要進行最終的面試、筆試等等。但隨著新制度的運作,第二階段甄試的時程因為加入了學習歷程檔案的採納有所變動,四月份時會讓高三的學生上傳最後一次的學習歷程檔案,五月中以前則是審查資料繳交截止日,五月中至六月初則是進行面試,最後的放榜時間也延後至六月中旬。

選校還是選系? 選填志願前必看的6大迷思

選校還是選系? 選填志願前必看的6大迷思

每年學測成績公告後,高中學子們就要面臨人生的重大課題-「大學科系志願選填」,要在2,000個系組中,找出最理想的6個校系不是太容易的事,因此甄戰學習顧問彙整數年來的輔導經驗,就選系迷思與親子溝通提出幾項建議,望能協助同學能得到家人的支持,邁向自己理想的大學生涯。破除迷思一:科系冷門熱門大學科系、課程經常會隨著社會環境變遷而做調整,市場趨勢、世界不斷的改變,熱門的職業與科系也不斷的被更替,只要願意投入熱忱在某領域學習發展,都有機會成為專家、炙手可熱的人才。換言之,科系沒有冷熱門之別,要專注的是個人學習投入與專業能力的養成。破除迷思二:選系還是選校甄戰建議以選系為主,若能進入一個自己充滿熱忱的科系,較能夠自發性的投入心力學習,遇到課業上的挑戰,也較能堅持並突破難關。或許有些學測失利的同學,會考慮未來轉學、轉系,即使如此仍應選填相近科系,避免學習內容落差過大難以接受。破除迷思三:興趣優先還是能力優先建議可以從自己擅長的方面優先做選擇,畢竟若是自己擅長的領域較容易累積成就感,也比較容易從中找到自己有熱情的部分,進而讓自己不斷學習。在每一個領域中,都一定會有自己喜歡的部分,也一定會有枯燥乏味的地方,如何找到讓自己保持動力持續下去的原因,才是決定未來專業與學習的關鍵。破除迷思四:過於相信片面資訊許多家長同學們在選校系時,經常因為片面的資訊而影響判斷準則,例如:聽說某校經費資源很多、國立一定比私立好、北部學校比較南部好等。實際上,除了部分大學科系停招等問題須避開之外,其他需要更全面的的判斷標準,即便學校資源再豐富,如果不懂得運用也是枉然,現今網路資源豐盛,差距也早已縮小,自己不斷的學習才是一切的源頭。破除迷思五:高中結束就是玩歷經了高中3年的高壓學習,許多同學把進入大學視為一種解脫,殊不知高三的課程是在為大學的專業知識打下基礎,如果疏忽了很容易在大一就學習的很痛苦;大學生活不同於高中,更多的是彈性學習與時間運用,因此,必須積極主動的規劃學習,保持學習的靈活與彈性,大學後的人生路還很長,絕不是在放榜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人生未來。破除迷思六:保障未來的科系未來就業是選系的一大考量,部分科系與職業銜接性非常高,如藥學系、資工系等,相對地,部分學系則容易被貼上「專業不明」的標籤。但是專才的培養需要市場提供等比例的職缺,不然就會產生像是流浪教師、律師等問題。未來職場重視跨領域、多元能力的人才,專才反而容易框架了自己的職涯發展,重視博雅訓練的科系,未來的選擇也較不受限制,更能展現發展的可能性。如何協助孩子做科系選擇呢?以下提供3點建議:給父母的話吸收新知:現今社會環境及產業變化迅速,建議家長可以多多了解不同學系的未來走向與發展,才能給予孩子最客觀的建議。提供資源:孩子們在選擇過程中,家長可運用自己的人脈,安排孩子與相關人士接觸、訪談,讓孩子可以直接確認自己所理解的資訊與現實狀況的差異。訂定目標:藉由參加過的活動經驗或蒐集、傾聽各方專業意見,藉此經歷支持自己的生涯選擇。生涯的選擇決定權,最終仍應掌握在孩子手上,家長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支持與關懷,成為他們的後盾,讓他們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給同學的話如何讓父母認同自己的選擇?以下提供3點建議:出證據:提出該科系的學習標竿與成功提出證據:提出該科系的學習標竿與成功典範,蒐集該學系的特色與資訊,協助父母了解,讓父母有判斷的依據與思考彈性。學習規劃與目標:做好未來該學系的學習規劃,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該如何增強自己的就學力與就業力,將其提出與父母討論,更能展現自己的選擇是經過思考。親身參與體驗:藉由參加過的活動經驗或蒐集、傾聽各方專業意見,藉此經歷支持自己的生涯選擇。溝通的時機與態度遠比內容重要,務必避免情緒化的表達,秉持謙虛、理性的態度提出想法,並認真的傾聽父母意見、尊重他們的人生歷練與觀點。其實父母們都樂見孩子成熟,願意為自己負責,會有較多的疑慮,通常來自同學們空泛不具體的想法,父母當然就比較難安心放手,但人生中,最願意無條件幫助您,跟您一同成長的,絕對是父母,所以,做好自己的功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讓父母願意支持您,成為您實現理想的好夥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