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115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日程暫定

【最新公告】115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日程暫定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日前公布115學年度各項大學入學考試暫定報名與考試日期,提醒考生及家長留意相關時間安排,並依照正式公告之考試簡章為準。


主要考試日期一覽

學科能力測驗:

  • 報名期間暫定為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11日,考試日期為2026年1月17日至1月19日。

分科測驗:

  • 報名期間暫定為2026年6月3日至6月16日,考試日期為2026年7月11日至7月12日。

高中英語聽力測驗:

  • 第一次考試報名暫定為2025年9月4日至9月11日,考試日期為2025年10月18日。
  • 第二次考試報名暫定為2025年11月5日至11月11日,考試日期為2025年12月13日。


日程制定依據

本次考試日期安排依據教育部於2025年3月10日召開的「115學年度大學各類招生考試重要日程安排協調會議」決議,並考量2025年5月28日總統府公布新增的國定假日(「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以配合放假日調整及試務作業需求。


注意事項

正式考試簡章公告:

  • 115學年度考試簡章預計於2025年8月5日正式上網公告與發售,所有考試報名及考試日期均以該簡章內容為最終依據。

報名及考試準備:

  • 考生務必注意各階段報名時間,依照簡章規定完成報名程序,並於考試日前做好充分準備。


提醒

大考中心呼籲所有考生及家長密切關注官方公告,避免錯過重要報名及考試時程。詳細資訊請隨時留意考試中心官網及相關媒體發布。


其他相關服務與資源

為協助考生順利準備考試,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提供多項免費資源:

模擬試題與歷年考題

  • 考生可至官方網站下載歷屆學科能力測驗、分科測驗及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的試題與解答,熟悉考試題型與出題方向。
  • 亦可前往考古題使用我們整理的資源。

備考資源推薦

  • 官網亦提供多元備考資源連結,包括線上課程、考試技巧分享及學習策略指引,幫助考生有效規劃準備時間。
  • 我們有提供升學相關影音,鎖定面試及大考準備的專家講解影音

諮詢服務與客服

  • 如有任何考試相關疑問,考生可撥打客服專線或透過官網線上客服系統,即時獲得協助與指引。

常見問題集(FAQ)

  • 集中解答考生與家長最常提出的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等問題,方便快速查找所需資訊。


家長備考提醒

家長是考生最重要的後盾,以下幾點提醒,助孩子安心迎戰大考:

支持與鼓勵

  • 積極聆聽孩子的備考需求,提供情感支持與適度陪伴,營造正向學習氛圍。

協助時間管理

  • 協助孩子規劃每日學習與休息時間,避免過度疲勞或壓力過大。

留意重要資訊

  • 持續關注考試公告與報名截止日期,避免因資訊延誤影響孩子權益。

注意飲食與健康

  • 確保孩子飲食均衡、適當運動與充足睡眠,保持最佳身心狀態。


心理健康與備考建議

備考期間,保持良好心態對於發揮實力至關重要:

保持規律作息

  • 建議考生每天固定睡眠時間,避免熬夜,提高專注力與記憶力。

適度休息與放鬆

  • 安排短暫休息、運動或深呼吸練習,緩解緊張情緒,提升學習效率。

設定合理目標

  • 依照自身狀況訂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避免盲目追求完美,保持自信。

尋求支持

  • 遇到壓力或焦慮時,可向家人、師長或心理輔導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其他文章
最主流的高中升大學入學管道―申請入學新舊制度差在哪?

最主流的高中升大學入學管道―申請入學新舊制度差在哪?

申請入學作為近幾年來錄取人數佔比最高的入學管道,自108年學測五選四起,因制度的調整,使得參加申請入學人數的比例從不到60%驟升到近70%,考生參與申請入學的意願大幅提升,造就申請入學成為目前最主流的入學管道,每年約有8萬餘生爭取5萬多的入學名額。新課綱上路後,申請入學的參與率更是持續攀升,111年報名申請的人數共有8.1萬人,佔學測總考生人數約70%,雖然總人數較前一年度減少4千人,但申請入學的實際參與率卻創下歷史新高!申請入學是透過甄選的方式來徵才,目的便是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機制,讓學校科系與學生做更緊密的媒合,所以若是同學們已經對自己的興趣與未來走向有提前規劃,申請入學將是一個可以讓同學向考官展現自己學習潛能與熱情的管道。也就是說,若是同學在高中在學期間,累積了欲申請校系所需的相關歷程,如自主學習計畫、檢定證照、競賽活動等,充分地展現出對於該校系的了解與學習的熱忱,那麼在學測成績到達校系要求門檻的情況下,此管道將會是同學的最佳選擇。然而隨著新課綱的運行,在申請入學的時程上也有跟往年有較大的差異,過去我們可能在三月時就會要進行落點分析且選填繁星、申請的志願,到了四月時就要開始上傳大學各校系要檢視的備審資料,五月時則是要進行最終的面試、筆試等等。但隨著新制度的運作,第二階段甄試的時程因為加入了學習歷程檔案的採納有所變動,四月份時會讓高三的學生上傳最後一次的學習歷程檔案,五月中以前則是審查資料繳交截止日,五月中至六月初則是進行面試,最後的放榜時間也延後至六月中旬。

選校還是選系? 選填志願前必看的6大迷思

選校還是選系? 選填志願前必看的6大迷思

每年學測成績公告後,高中學子們就要面臨人生的重大課題-「大學科系志願選填」,要在2,000個系組中,找出最理想的6個校系不是太容易的事,因此甄戰學習顧問彙整數年來的輔導經驗,就選系迷思與親子溝通提出幾項建議,望能協助同學能得到家人的支持,邁向自己理想的大學生涯。破除迷思一:科系冷門熱門大學科系、課程經常會隨著社會環境變遷而做調整,市場趨勢、世界不斷的改變,熱門的職業與科系也不斷的被更替,只要願意投入熱忱在某領域學習發展,都有機會成為專家、炙手可熱的人才。換言之,科系沒有冷熱門之別,要專注的是個人學習投入與專業能力的養成。破除迷思二:選系還是選校甄戰建議以選系為主,若能進入一個自己充滿熱忱的科系,較能夠自發性的投入心力學習,遇到課業上的挑戰,也較能堅持並突破難關。或許有些學測失利的同學,會考慮未來轉學、轉系,即使如此仍應選填相近科系,避免學習內容落差過大難以接受。破除迷思三:興趣優先還是能力優先建議可以從自己擅長的方面優先做選擇,畢竟若是自己擅長的領域較容易累積成就感,也比較容易從中找到自己有熱情的部分,進而讓自己不斷學習。在每一個領域中,都一定會有自己喜歡的部分,也一定會有枯燥乏味的地方,如何找到讓自己保持動力持續下去的原因,才是決定未來專業與學習的關鍵。破除迷思四:過於相信片面資訊許多家長同學們在選校系時,經常因為片面的資訊而影響判斷準則,例如:聽說某校經費資源很多、國立一定比私立好、北部學校比較南部好等。實際上,除了部分大學科系停招等問題須避開之外,其他需要更全面的的判斷標準,即便學校資源再豐富,如果不懂得運用也是枉然,現今網路資源豐盛,差距也早已縮小,自己不斷的學習才是一切的源頭。破除迷思五:高中結束就是玩歷經了高中3年的高壓學習,許多同學把進入大學視為一種解脫,殊不知高三的課程是在為大學的專業知識打下基礎,如果疏忽了很容易在大一就學習的很痛苦;大學生活不同於高中,更多的是彈性學習與時間運用,因此,必須積極主動的規劃學習,保持學習的靈活與彈性,大學後的人生路還很長,絕不是在放榜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人生未來。破除迷思六:保障未來的科系未來就業是選系的一大考量,部分科系與職業銜接性非常高,如藥學系、資工系等,相對地,部分學系則容易被貼上「專業不明」的標籤。但是專才的培養需要市場提供等比例的職缺,不然就會產生像是流浪教師、律師等問題。未來職場重視跨領域、多元能力的人才,專才反而容易框架了自己的職涯發展,重視博雅訓練的科系,未來的選擇也較不受限制,更能展現發展的可能性。如何協助孩子做科系選擇呢?以下提供3點建議:給父母的話吸收新知:現今社會環境及產業變化迅速,建議家長可以多多了解不同學系的未來走向與發展,才能給予孩子最客觀的建議。提供資源:孩子們在選擇過程中,家長可運用自己的人脈,安排孩子與相關人士接觸、訪談,讓孩子可以直接確認自己所理解的資訊與現實狀況的差異。訂定目標:藉由參加過的活動經驗或蒐集、傾聽各方專業意見,藉此經歷支持自己的生涯選擇。生涯的選擇決定權,最終仍應掌握在孩子手上,家長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支持與關懷,成為他們的後盾,讓他們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給同學的話如何讓父母認同自己的選擇?以下提供3點建議:出證據:提出該科系的學習標竿與成功提出證據:提出該科系的學習標竿與成功典範,蒐集該學系的特色與資訊,協助父母了解,讓父母有判斷的依據與思考彈性。學習規劃與目標:做好未來該學系的學習規劃,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該如何增強自己的就學力與就業力,將其提出與父母討論,更能展現自己的選擇是經過思考。親身參與體驗:藉由參加過的活動經驗或蒐集、傾聽各方專業意見,藉此經歷支持自己的生涯選擇。溝通的時機與態度遠比內容重要,務必避免情緒化的表達,秉持謙虛、理性的態度提出想法,並認真的傾聽父母意見、尊重他們的人生歷練與觀點。其實父母們都樂見孩子成熟,願意為自己負責,會有較多的疑慮,通常來自同學們空泛不具體的想法,父母當然就比較難安心放手,但人生中,最願意無條件幫助您,跟您一同成長的,絕對是父母,所以,做好自己的功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讓父母願意支持您,成為您實現理想的好夥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