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習歷程爭議,為何專家提醒內容千萬不能造假

淺談學習歷程爭議,為何專家提醒內容千萬不能造假

【時事焦點】從近期招生爭議,看學習歷程檔案的真實性與準備策略

近期,一起因「偽造競賽經歷」而導致錄取資格被取消的事件,引發了教育界與社會的高度關注。這起事件不僅是單一個案,更凸顯了大學招生過程中,「學習歷程檔案真實性」的重要性。

這也讓許多正在準備升學的同學開始思考:如何正確呈現自己的努力?如何確保資料的真實性,又能有效展現個人亮點?這正是所有申請者都需審慎面對的課題。

為了協助同學們建立一份真實且具說服力的學習歷程檔案,我們將焦點回歸到「正確準備」上。


小編這裡整合了許多升學專家對這起事件的幾個評論重點:

1. 學習歷程的真實性是升學公平的基石

學習歷程不僅是學生個人能力與成長的真實紀錄,更是大學招生委員會評估學生的關鍵依據。若學生在此部分造假,將嚴重破壞整體升學體系的公信力,對誠實努力的考生極為不公平。

2. 學生端:誠信為首,勿因一時誤判付出沉重代價

這位高中生因為誤植或誤解自己的榮譽,最終導致多所醫學系取消錄取資格,代價十分慘重。對學生來說,誠實是升學與人生的根本,任何造假行為都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這事件也是一堂生動的誠信教育課。

3. 學校端:應加強學習歷程審核機制

各大學招生單位需建立更嚴謹的資料驗證流程,透過跨校、跨機構的資訊共享,提升學習歷程的審核效率與準確性,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4. 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應強化學生輔導

針對學習歷程填寫複雜,學生易產生疑慮或誤會,教育單位應提供更完善的指引與輔導服務,協助學生理解填報重點與誠信原則,降低造假風險。

5. 整體社會應正視誠信與升學公平議題

此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提醒我們必須共同維護教育公平與誠信文化,促使升學制度持續完善,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公平透明的環境下競爭與成長。


✨ 學習歷程真實性大考驗!陽明交通大學正版學習歷程模板,助你安心準備升學 ✨

學習歷程不僅是升學的重要參考,更是展現學生個人成長與多元能力的關鍵文件。有鑑於近期事件引發的討論,我們特別準備了【陽明交通大學正版學習歷程範本】,旨在幫助同學們正確、完整地呈現自我特色,避免因資料不實而影響錄取資格。

為什麼要參考正版學習歷程範本?

  • 符合校方要求:依據陽明交通大學官方規範製作,格式、內容齊全。
  • 內容範例清晰:提供正確填寫範例,涵蓋學科成績、競賽經歷、社團服務、學習心得等。
  • 提升申請競爭力:一份真實且具說服力的學習歷程,能讓招生委員看見你的努力與潛力。
  • 避免誠信風險:依循規範,杜絕誤填或刻意誇大,保障個人申請資格。


如何取得陽明交通大學正版學習歷程範本?

我們提供下載連結,讓每位同學都能免費取得並依照範本逐步完成自己的升學資料:

➡️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學習歷程範本推薦 ⬅️


小提醒|填寫學習歷程的 3 大原則

1. 誠實呈現個人成長與經歷

強調真實性,避免使用誇大或未經證實的資料。

2. 條理清晰,讓招生委員一目了然

利用範本中的結構與標題分類,清楚整理內容。

3. 凸顯多元能力與個人特色

除了學科成績,也要展現社團、競賽、志工、專題等多方面經歷。



一份真實、完整的學習歷程,是展現您高中三年努力的最佳證明。升學路上,誠信與踏實至關重要。我們希望能透過提供正確的資源,幫助每位同學自信地展現自己的學習軌跡與成果。

更多正版學習歷程範本,歡迎持續關注我們的平台。

其他文章
最主流的高中升大學入學管道―申請入學新舊制度差在哪?

最主流的高中升大學入學管道―申請入學新舊制度差在哪?

申請入學作為近幾年來錄取人數佔比最高的入學管道,自108年學測五選四起,因制度的調整,使得參加申請入學人數的比例從不到60%驟升到近70%,考生參與申請入學的意願大幅提升,造就申請入學成為目前最主流的入學管道,每年約有8萬餘生爭取5萬多的入學名額。新課綱上路後,申請入學的參與率更是持續攀升,111年報名申請的人數共有8.1萬人,佔學測總考生人數約70%,雖然總人數較前一年度減少4千人,但申請入學的實際參與率卻創下歷史新高!申請入學是透過甄選的方式來徵才,目的便是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機制,讓學校科系與學生做更緊密的媒合,所以若是同學們已經對自己的興趣與未來走向有提前規劃,申請入學將是一個可以讓同學向考官展現自己學習潛能與熱情的管道。也就是說,若是同學在高中在學期間,累積了欲申請校系所需的相關歷程,如自主學習計畫、檢定證照、競賽活動等,充分地展現出對於該校系的了解與學習的熱忱,那麼在學測成績到達校系要求門檻的情況下,此管道將會是同學的最佳選擇。然而隨著新課綱的運行,在申請入學的時程上也有跟往年有較大的差異,過去我們可能在三月時就會要進行落點分析且選填繁星、申請的志願,到了四月時就要開始上傳大學各校系要檢視的備審資料,五月時則是要進行最終的面試、筆試等等。但隨著新制度的運作,第二階段甄試的時程因為加入了學習歷程檔案的採納有所變動,四月份時會讓高三的學生上傳最後一次的學習歷程檔案,五月中以前則是審查資料繳交截止日,五月中至六月初則是進行面試,最後的放榜時間也延後至六月中旬。

選校還是選系? 選填志願前必看的6大迷思

選校還是選系? 選填志願前必看的6大迷思

每年學測成績公告後,高中學子們就要面臨人生的重大課題-「大學科系志願選填」,要在2,000個系組中,找出最理想的6個校系不是太容易的事,因此甄戰學習顧問彙整數年來的輔導經驗,就選系迷思與親子溝通提出幾項建議,望能協助同學能得到家人的支持,邁向自己理想的大學生涯。破除迷思一:科系冷門熱門大學科系、課程經常會隨著社會環境變遷而做調整,市場趨勢、世界不斷的改變,熱門的職業與科系也不斷的被更替,只要願意投入熱忱在某領域學習發展,都有機會成為專家、炙手可熱的人才。換言之,科系沒有冷熱門之別,要專注的是個人學習投入與專業能力的養成。破除迷思二:選系還是選校甄戰建議以選系為主,若能進入一個自己充滿熱忱的科系,較能夠自發性的投入心力學習,遇到課業上的挑戰,也較能堅持並突破難關。或許有些學測失利的同學,會考慮未來轉學、轉系,即使如此仍應選填相近科系,避免學習內容落差過大難以接受。破除迷思三:興趣優先還是能力優先建議可以從自己擅長的方面優先做選擇,畢竟若是自己擅長的領域較容易累積成就感,也比較容易從中找到自己有熱情的部分,進而讓自己不斷學習。在每一個領域中,都一定會有自己喜歡的部分,也一定會有枯燥乏味的地方,如何找到讓自己保持動力持續下去的原因,才是決定未來專業與學習的關鍵。破除迷思四:過於相信片面資訊許多家長同學們在選校系時,經常因為片面的資訊而影響判斷準則,例如:聽說某校經費資源很多、國立一定比私立好、北部學校比較南部好等。實際上,除了部分大學科系停招等問題須避開之外,其他需要更全面的的判斷標準,即便學校資源再豐富,如果不懂得運用也是枉然,現今網路資源豐盛,差距也早已縮小,自己不斷的學習才是一切的源頭。破除迷思五:高中結束就是玩歷經了高中3年的高壓學習,許多同學把進入大學視為一種解脫,殊不知高三的課程是在為大學的專業知識打下基礎,如果疏忽了很容易在大一就學習的很痛苦;大學生活不同於高中,更多的是彈性學習與時間運用,因此,必須積極主動的規劃學習,保持學習的靈活與彈性,大學後的人生路還很長,絕不是在放榜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人生未來。破除迷思六:保障未來的科系未來就業是選系的一大考量,部分科系與職業銜接性非常高,如藥學系、資工系等,相對地,部分學系則容易被貼上「專業不明」的標籤。但是專才的培養需要市場提供等比例的職缺,不然就會產生像是流浪教師、律師等問題。未來職場重視跨領域、多元能力的人才,專才反而容易框架了自己的職涯發展,重視博雅訓練的科系,未來的選擇也較不受限制,更能展現發展的可能性。如何協助孩子做科系選擇呢?以下提供3點建議:給父母的話吸收新知:現今社會環境及產業變化迅速,建議家長可以多多了解不同學系的未來走向與發展,才能給予孩子最客觀的建議。提供資源:孩子們在選擇過程中,家長可運用自己的人脈,安排孩子與相關人士接觸、訪談,讓孩子可以直接確認自己所理解的資訊與現實狀況的差異。訂定目標:藉由參加過的活動經驗或蒐集、傾聽各方專業意見,藉此經歷支持自己的生涯選擇。生涯的選擇決定權,最終仍應掌握在孩子手上,家長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支持與關懷,成為他們的後盾,讓他們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給同學的話如何讓父母認同自己的選擇?以下提供3點建議:出證據:提出該科系的學習標竿與成功提出證據:提出該科系的學習標竿與成功典範,蒐集該學系的特色與資訊,協助父母了解,讓父母有判斷的依據與思考彈性。學習規劃與目標:做好未來該學系的學習規劃,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該如何增強自己的就學力與就業力,將其提出與父母討論,更能展現自己的選擇是經過思考。親身參與體驗:藉由參加過的活動經驗或蒐集、傾聽各方專業意見,藉此經歷支持自己的生涯選擇。溝通的時機與態度遠比內容重要,務必避免情緒化的表達,秉持謙虛、理性的態度提出想法,並認真的傾聽父母意見、尊重他們的人生歷練與觀點。其實父母們都樂見孩子成熟,願意為自己負責,會有較多的疑慮,通常來自同學們空泛不具體的想法,父母當然就比較難安心放手,但人生中,最願意無條件幫助您,跟您一同成長的,絕對是父母,所以,做好自己的功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讓父母願意支持您,成為您實現理想的好夥伴吧!